以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发展,为加快引领学院发展汇聚强大组织力量!近年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实施“筑基、示范、引领、双优”工程,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把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以一流党建为根基,强化政治功能
筑牢支部建设根基。学院党委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党建基础工程来抓,制定实施相关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务工作。立足“七个有力”,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推进政治和业务双线引领,教师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教工第一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教工第三支部获评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第三支部获评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研究生第十二支部、本科生第一支部获评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学生“先锋党支部”。
筑牢报国为民根基。鼓励各党支部与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阶梯式共建,组织师生连续20年深入贵州赤水、云南云龙、甘肃定西等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开展“百里十乡农村公路安全振兴行动”,运用专业知识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通交通瓶颈。一大批党员教师坚持在南海、高原、边境等严酷环境开展科技攻关,参与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多名党员在援藏援滇援疆和脱贫攻坚岗位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嘉奖。反映优秀党员孙立军事迹的视频《同路人》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三等奖,教工第一支部书记朱兴一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党员马明杰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筑牢深厚文化根基。学院党委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长期共建,推动与西藏农牧学院在雪域高原联合举办“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时任学院辅导员张桁嘉十余年在一大会址纪念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并带领更多同济学子加入志愿者队伍,成长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组织师生系统梳理学科发展历史,编印出版院史文化专著《追忆创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道路专业和铁路专业的先师们》《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杨佩昆教授学术生涯》,历时三年建成院史馆,全面立体地展示学科106年和学院20年历史,以学科历史文化凝聚师生,促进同济交通文化薪火相传。
学院将党史教育送上雪域高原
以一流党建为依托,赋能铸魂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以创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首批“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为契机,深化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交通学科思政教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单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全覆盖”。构建以“校内外协同育人”为特色、“一二三四”实践平台为载体,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为核心、第二课堂思辨和实践平台为拓展、学科文化为环境浸润的“三圈层”育人模式。出版全国首部《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牵头发起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发布协同推进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二〇二一共识”,获得到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在全国首条公交服务示范线路嘉定9路公交上开设“星火专线”移动党史讲堂,在社会大课堂上好“大思政课”。
学院建设嘉定公交9路“星火专线”移动党史课堂
胸怀“国之大者”,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围绕“治国英才、学术大师、行业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推进“2+1+X”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两个专业均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3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和“交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获批“交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双学士学位,2022年学院研究生教学状态全校排名第1、本科生教学状态全校排名第4,创历史新高。
培育“大先生”,传承优秀优良师德师风。围绕“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院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师德风尚。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朱兴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吴兵、滕靖,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桁嘉,“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孙立军,“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周顺华,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马万经、杜豫川、白玉,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张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师德师风典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大先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院优秀师生代表
以一流党建为引领,推动学科发展
加强高峰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发展水平。把握学院列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契机,积极整合学科资源,紧扣国家交通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瞄准国际交通学科研究前沿,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往,从而使学科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科入选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上海市高峰学科团队,形成了“三高两新”的学科发展格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的进步。
谋划建设学科平台,夯实学科发展基础。获批教育部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智能车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理论”行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局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高速磁浮交通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车路一体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通过教育部评审,完成“未来交通实验研究中心”规划方案,年均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国家自然基金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5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筑巢引凤引育结合,师资队伍活力迸发。聚焦国家战略要求,从“党管人才”的高度,通过引育结合、精准指导、专项支持推进人才建设。制定实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支持计划》《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工作办法》,创办“悦行教师沙龙”,助推教师成长发展。5年来,全职引进院士1人,新增国家“杰青”“卓青”2人,“四青”人才7人,新增省部级人才20余人。
党委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党委将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契机,继续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引领工程”、党政协同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托举工程”、强基固本支部建设“筑基工程”、思政领航人才培养“提质工程”、交通天下文化传承“逐梦工程”、强国担当学科建设“示范工程”,着力推进学院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学院学科行稳致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大的同济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