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基础,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面对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发掘、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精华,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帮助中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继承并发展民族文化血脉的目的,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一、必须坚信中华文化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基石
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内在组成成分,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推动世界的发展。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以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理论,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为此,我们要基于世界文化一律平等的认识,在比较分析中华文化世界化之路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之间的同与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最精华的本质:有容乃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步不悖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只是为了发展自己,也是为了与世界文明共同发展,中国愿意融入世界,也愿意世界各民族文化借力中华文化发展自己。这种心胸和态度,是中华文化至今仍生机勃勃的根本原因。
二、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发展培育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国运兴衰休戚与共,国强则自信,自信则国强,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自信一直是中华文化底色,只是浓淡不一。事实上,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过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中国学”过程,即在近现代以来的“救亡启蒙图存”的压力下,古老的中国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力量,不断自觉自强的过程。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积弱走向富强的过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丰硕成果,中国综合国力整体提升,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民族自觉—自新—自强—自信—自尊的跨越,世界影响力显著增强,促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学中国”热潮。
显然,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是在中国百年来“世界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当中国强大以后,有责任、也有使命让世界分享自身的发展成果和发展经验,这是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初心”、“源动机”。
世界文化交流史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世界化的过程必定是一项任重道远、危机重重的过程,充满着不可预知的矛盾、冲突,误解与质疑更是常态。要减少传播障碍,保证传播效果,中华文化的世界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承真诚的态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三、必须坚持以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如今,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充满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更要充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指明我国文化发展道路,不仅告诉我们从哪儿来,还引领我们文化发展的正确走向。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传承、创新、责任是文化自信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三座灯塔。
文化具有动态性,文化的形成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文化永远处于形成过程中,处于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共时性与历时性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因此,不断汲取与不断释放是文化的常态。而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因为它始终处于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之中。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必须要增强对中华文化这种特性的自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二者是文化健康向前发展的双驱。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支柱和导向。文化自觉可防止文化自信催生夜郎自大的文化,导致故步自封,踟蹰不前;若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是无根之木、墙体流沙。
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提高文化自信有三个路径:提高文化自觉意识,重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只有不忘根本,从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精神营养,才能获得深沉持久的力量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产生世界价值和永恒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优秀的根基,也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
四、必须重视构建中华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诉求与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固本求源,文化自信有三层含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复古而不泥古,是弘扬文化自信的正确方式。文化自信源自革命文化,中国近代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淬炼史,是中国文化找回自信的涅槃史。文化自信源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色。
文化自信意识构建要与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文化自信如春日暖阳,昭示春暖人间的文化复兴势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支撑和外在表现。
五、必须坚持以世界表达传播中华文化自信立场
一切优秀的文化都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也应该为全人类共享。但文化是有差异的,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国,我们还必须坚持“中国立场,世界表达”。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孔子学院、“汉语桥”比赛、各类文化推广活动、世界中小学生夏令营、网络推广等形式传播中华文化,这些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仍然存在着主观性强、意识形态浓厚、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明显问题。因此,如何不断创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区受众的特点和不同时期对中国文化的需求,用当地外国人听得进、看得懂、感兴趣,但又不失中华文化精髓的本土化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就成为一项必要且迫切的工作。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说明: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发出中国声音的方法,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既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观,又要做到“国际表达”,避免“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六、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夯实中华文化自信基础
一种语言代表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思维方式,决定着中国科技的成果质量和表现形式。在科技决定着国势强弱和世界地位的今天,中国科技成果的创新离不开中国智慧,而中国科技的世界影响力则可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最有活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则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因此,向世界传播的中国文化,理应包括目前处于中国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科技创新文化。因此,中国应该积极推动汉语成为科学研究的工作语言之一,培养越来越多的世界科学家能用中国思维方式思考,习惯用汉语表达创新思维,进而培育并创建以汉语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教育,促使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汉语若能成为科学的通用语言,那么最前沿的创新思维和成果就能更快地传递到民众中,更可“直通”中小学课堂——这会潜移默化培养中国学生的创新观念,从小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是人文精神与科学思维、执著入世与淡泊出世、关注已知与探索未知、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等等“软文化”与“硬实力”和谐一致的文化。在推动和实现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今天,中国文化,仍可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科技创新启迪,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更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合作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退化等各种“硬挑战”。
七、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体系为文化自信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深度、广度的扩大和提高,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传播策略与手段、孔子学院布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方式、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世界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立足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世界不同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新的发展机遇期,解决其中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应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充分调研分析,基于中华文化国际化的大好形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以保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解决中华文化世界化的问题,还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我们在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同时,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和学科构建动机,基于强烈的文化传播战略研究意识,既要有宏观的世界视域,又要基于鲜活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经验和冷静的思考,要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问题与对策、机制保障,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中国文化外交、文化产业、经济模式等的关系,中外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比较研究等学科建设构架的关键要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与研究,最终要在国家语言文化政策法规指导下,以语言建设为基础,以中华文化国际化为目标,构建以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为学科支撑、符合国际语言文化传播规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弘扬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之一。中国具有强大的文化、历史根基,但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能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复古而不泥古,培养文化自觉,杜绝夜郎自大,绝不固步自封,才能走出一条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并与世界文化和谐共兴共荣的康庄大道。(作者系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宜学)
链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4WOU1fJxjY3M78JBeSE5p1hDaQVBsWKE3kpIZQrGL7h7wP-_hV1oRs3qn1TUisU-_AT?spss=np&aman=5j85fUdb2f244W01cE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