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构建人民城市环境治理新格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共建:从虹吸效应到辐射效应,体现人民城市的延展性——
从历史发展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来看,产业和人口向大都市集中是必然趋势。在城市发展初期,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占据城市建设和发展高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当城市发展到后期,中心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应该更多发挥辐射效应。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对上海这样一个高密度、大体量的城市来说,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可以说势在必行。
共治:从金字塔型治理到球型治理,体现人民城市的参与性——
金字塔型结构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传统治理结构,因其简单、高效和稳定的特点,在以往的城市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中心化、层级型金字塔治理转向去中心化、整体型球型治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在球型治理结构中,人民可以提出诉求,参与决策、执行、管理、监督,从而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为例,人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人人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垃圾的处理者。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超过95%,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上海市民的“肌肉记忆”。
共享:从单一静态诉求到多元动态需求,体现人民城市的柔韧性——
新时代,人民单一静态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多元动态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求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着力增加高品质生态空间,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
比如,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把“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作为城区建设与治理的方向,推动旧区改造等惠民工程,解决“老、小、旧、远”难题。相关调查显示,杨浦滨江居民幸福度高达98%,对生活“秀带”的满意度高达96%。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新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建设与治理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样本。
(作者:杜欢政 聂雨晴 陆莎 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showNewsDetail.htm?id=3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