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伍爱群 周宏春:全面提升长三角科技创新能级,在新发展格局中体现使命担当

日期:2020-10-18 阅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特征,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理应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更大使命担当,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高水平的科学供给,并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起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

需求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功能提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创新驱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技术解决方案。历史与现实均证明,关键核心科学技术买不来,只能依靠自己发愤图强,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夯实基础。

要全面提高长三角开放创新水平,集聚创新要素,树立敢于创新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担当作为,在买不到的技术上取得突破,在进口替代上优先迈出步伐,打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堵点和难点,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并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要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骨干节点,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长三角G60科创、产业创新及生态经济走廊等的共建共享共赢。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指出:“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G60科创走廊覆盖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2小时通勤圈已经建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3.0版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了“核级引领、圈层递进、点带联动”的创新生态。

此外,浙江的“互联网+”产业、江苏的未来网络、安徽的量子信息技术等,均有着明显的地区优势和人才集聚特色。浙江还将依托院校和平台,重点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长三角三省一市应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在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加大积极探索协同创新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成果有专利。要加强科技发展战略、法律、政策(机制)、金融、平台、人才、社会组织公信力等要素集成。长三角科技创新智库联盟、长三角助力创新联盟的陆续成立,为人才共享提供了更多平台,可以实现人才的“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求异思维、质疑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必须敢于挑战“已有定论”,勇于并善于开辟原始创新的新领域新路径,不迷信书本知识和权威专家,支撑创新国家建设和永续发展。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合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融合发展。要支持“双一流”建设,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设施,打造开放性、交互性合作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加强人才培养

赢得竞争先机,必须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科学的梦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和鼓励青少年的好奇心。应统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高校一体化布局,实现人才的结构均衡、自由流动。

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藩篱,注重探究式、互动型、协同型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养成科学的思考和分析方法,为创新提供“融会贯通”或“成果嫁接”的可能性。

要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鼓励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科技解决方案。搭建共建共享共用平台,率先建立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制度,打造各类平台

长三角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等多方面优势,汇聚了全国近1/3的研发经费支出、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新区。政府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专注于公共事务,打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打破政策和行政壁垒,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构建法律、金融、人才等要素流动平台,促使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主体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创新动能。要依托自贸区、科创板等政策优势,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科技高度融合,设立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建设好数据时代的智能基础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前布局全球领先的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生态经济领域的创新合作,让更多应用成果落地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园区和企业“走出去”,共设海外科创、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探索“政府引导、联合共建、市场化运作”,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与制度安排。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没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性和毅力,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之路。

(作者分别为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专家)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30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