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王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与品格

日期:2022-11-22 阅读: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价值与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是现代民主的新形态,具有如下新品格: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单向度西式民主模式的突破,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发展阶段;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先验式民主范式的超越,是紧密扎根中国大地的产物;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机械性民主运作的克服,它具有自我更新的有机功能。在新时代,我们要用有力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与传播。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价值与内涵作了全面论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与品格。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单向度西式民主模式的突破

一直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偏见,认为民主是西方国家特有的产物,以至于很多人将民主与西式民主直接划等号。但熟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人都清楚,西式民主只是民主的一种模式,它并不能等同于民主本身,更不是民主的全部。从大的思想传统来讲,民主大致分为两个传统:

一个传统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所开创的代议制民主。随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代议制民主成为了西方民主的主导范式,进而在全球传播,产生了后来的西式民主。尽管洛克等人所开创的代议制民主曾经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这种民主却是有内在缺陷的。在代议形式下,只有少部分人有权利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其他大多数人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必须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少部分人,由后者代行。可见,代议制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是漠视普通大众呼声的。

卢梭、马克思等人提出了与代议制民主不一样的民主形态,他们的民主思想构成了民主的另一个传统,即直接民主或实质民主。在卢梭和马克思等人看来,理想的民主应该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意志。卢梭把全体人民的意志用“公意”一词作了概括。凡是不能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充其量只能叫作“众意”。卢梭和马克思认为,代议制民主只能是“众意”的表达,而不可能是“公意”的表达。一种民主制度只要在设计理念上还存在将某些群体排除在民主之外的动机,这样的民主就是有重大缺陷的。

卢梭和马克思等人之所以反对代议制民主,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代议制民主的缺陷及其必然后果。代议制民主最终走向形式化、精英化、金钱化是其不可避免的归宿。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通常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在西方社会,尽管马克思等人所倡导的民主理念更接近民主的本质,但他们的民主理念却不断被边缘化甚至扼杀。相反,代议制民主却高歌猛进,以致在人们的观念里,民主最终固化为西式民主这一单向度模式。

新时代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不仅突破了西式民主的局限性,也摆脱了西式民主所固有的精英化、形式化、金钱化、媒介化等痼疾,将民主重新定位为人民的民主、实质的民主、直接的民主,使得中国式的民主成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群众基础最广泛的民主。西式民主表面上宣扬包容性、普适性,但其实质是排他的,只有少数精英人物能够参与。这些精英人物在西方社会大致有三类群体:富豪、权贵和媒体大亨。这三类群体在追求权力这一目的上达成共谋,他们共同把持和操纵着西方政坛。对于西方社会的这种真实状况,很多西方思想家表现出极度的失望。反观全过程人民民主,它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始终坚持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权的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因而这种民主的群众基础具有最大的广泛性。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内容上是最真实的民主。西式民主只是停留在程序民主、形式民主上,它在形式性上营造出一种真实民主的假象,却忽略了民主的实质性。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它以厚实的内容为民主的前提,以多样的形式为民主的载体,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党外,全过程人民民主都深入人心,使中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民主的温度。

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效用上是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出了西式民主为争取选票而存在的怪圈,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选票,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关怀人的生存境遇,这是所有伟大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宗旨。因此,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单向度西式民主模式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道:“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先验式民主范式的超越

倡导或照搬西式民主的人,总是用一种先验的眼光来对待民主。他们构想出所谓的理想形态的民主范式,然后妄图以这套范式来规范现实、裁剪生活。他们认为,只要将现实生活装进理想的民主范式里,完美的民主制度就会确立。这种先验主义的理念根深蒂固,非常有市场。苏东剧变后,以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曾大力鼓吹西式民主的典范性。福山等人认为,一种理想的民主范式已然存在,那就是西式民主。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只要按照西式民主设计自己的国家,就会走向世界大同。

以福山等人为代表的先验式民主范式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其采取僵硬的二元论路径区分世界政体,认为世界政体无非分成民主体制和非民主体制,西方国家是民主体制,而非西方国家为非民主体制或反民主体制。其次,以西方中心主义的态度评判民主的优劣,认为越是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民主制度越完善。因而应该将最发达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树立为民主的典范,以供其他国家参照。民主的推广应该按照“中心国家—次中心国家—外围国家—边缘国家”这样一种圈层式模式不断向外延展。再次,采取演绎主义的方式论证西式民主扩张的合理性。这种演绎主义的路径大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大前提),某个国家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设计了本国的政治制度(小前提),因此,这个国家的制度就是好制度(结论)。

当然,采取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设定西式民主的优越性,其合理性只停留在想象之中。武断地将想象中的理想图式在世界各国推行,结果只会事与愿违。许多按照福山等人的理念设计本国政治走向的国家,最后都变得面目全非,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不顾本国国情,将一种所谓理想的、静态的民主模型照搬过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毕竟现实是具体的、流动的、无限的,而模型是抽象的、固定的、有限的,用后者来限定前者,违反了事物的发展逻辑。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摒弃了西式民主的先验主义倾向,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全程过程人民民主认为现实民主具有特殊性。追求民主,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景,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境遇、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实现民主的方式也相应存在区别。故而,我们充分承认民主样态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从不以某一种民主样态为尊,抹杀其他民主样态存在的合理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中国式民主,只要这种民主适合中国国情,它的存在就是合乎必然性的,因而是合理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将这种具有特殊性的中国式民主强加给别人,我们认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主选择自己民主道路的权利。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现实民主是具体性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向现实生活的新唯物主义,它摆脱了旧形而上学的抽象性。在对民主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将民主仅仅看作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因此,一种民主模式是不是完美,不仅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际上。一种民主模式,不管理论多么完美,如果在现实运用中捉襟见肘、丑态百出,那么它就是有问题的。现实的民主应该是可见、可触、可感的具体存在,它是好是坏,应该用现实来检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现实民主是后天性的。如果说,西式民主采取的是从先验到后天、从上到下的路径,那么,中国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采取的就是从后天到先验、从下到上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丰富的中国民主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紧紧扎根于中国大地,有着强大的现实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机械性民主运作弊端的克服

真正的民主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目标与过程等方面的完美统一。光有形式,没有内容,这样的民主必然陷入形式主义;光有理论,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民主只会流于大而无当。全过程人民民主避免了西式民主的形式主义、机械性等特征,在民主运作方式上进行了科学设计,保证了中国式民主能够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由于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有原则高度,所以它有效避免了西式民主运作的机械性弊端。

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解决了民主的真正基础问题。西式民主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柏拉图主义,而柏拉图主义在民主的问题上表现为不信任人民的创造性,它从根本上看是反人民的。所以,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人民很多时候是一个负面的概念。在一些西方思想家看来,人民是一群既无思想又无眼光的乌合之众,不配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利。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彻底颠覆了柏拉图主义传统对人民的评价,它将人民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强调了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最边缘、最底层的无产阶级的巨大潜力:“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全过程人民民主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定位,它认为,人民是力量之源,脱离了人民的民主,终究是没有活力的,民主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在认识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民主的发展过程是开放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民主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动和完善的过程。任何一种民主形态都难以宣称自己完全把握住了民主的全部。也就是说,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民主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现实在不断变动,因而民主的运作方式也应该相应地发生改变。抱残守缺,固守某种一成不变的民主运作方式,一定会与现实发生矛盾甚至冲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的运作方式上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密切关注现实的动向,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做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滋养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绝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这种认识论立场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自我更新、自我净化。

在方法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认为民主体系是有机的。民主是一个有机系统,而不是外在的机械拼装。组成民主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应该存在环环相扣的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是中国式民主这个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发挥了自己特有的作用,因而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应该以生命有机体的眼光来看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设计。完整的生命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组成生命的部分是合理的、完善的、健康的,而且组合方式又是恰当的,那么生命体就会健美而充满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就相当于这样的生命体。它始终在方法论上对民主的运作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有生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现代民主的新形态,具有一系列突破旧式民主的新品格。人类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由话语建构起来的世界,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叙事世界”之中。在话语、叙事主导生活的今天,话语传播的形式、特点、手段、方法等直接决定一种理论的影响力度和广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学者要有一种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以多样化、深层次、大视野的理论形态“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本文来源:人民论坛,作者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注: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态虚无主义批判”(项目编号:18BZX011)、2020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研究”(项目编号:WZOO70220210481)、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212020038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③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2年第5期。

链接: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22/1122/c58278-3257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