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青听两会|四平路小弄堂的诗意开端,让城市社区成为创新策源地

日期:2022-01-21 阅读:


位于四平路1028弄的一条小弄堂,因为地上那些出自居民之手的一首首诗歌,而在去年深秋,温暖了都市夜归人,也诗意了一整个社区。这是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设计创意学院的一个“社会创新实验”项目。“城市社区可以成为上海新的创新策源地。”正在参加上海两会的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委员这样向记者表示。

◆ 人人都拥有创造力 ◆

“诗歌单行道”这条弄堂是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设计创意学院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这一“社会创新实验”项目的第一个“原型”所在地。在这里,大学与社区、师生与居民、时间与空间,发生着各种各样共创、共生、共融、共享的“化学反应”。它也因此成为一条市民争相前来打卡的“网红”小马路。

“什么是创新者?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创新者,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城市增添一些感动。但他们可能平时没有机会或是平台,也没有专业渠道来展示,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来做这件事。”两会现场,接受记者专访的娄永琪委员这样阐述了这个诗意的开端。

他也很喜欢这个项目,并把所有参与过的普通人称为“平民英雄”。“我们征集了很多人的创作,有教师有学生有社区居民,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我认为热情贡献创想的每个人,都是平民英雄。”娄永琪说,如果一座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更多这样的“平民英雄”,那么这座城市一定会更加具有创新力。

在娄永琪看来,每个人天生都拥有创造力,只不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些创造力或许会被一点点格式化。“我们做了很多项目,便是企图去释放、发掘和唤醒一个人的创造力。”

当每个人被唤醒的创造力凝聚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娄永琪说:“这就是我们在做这些社区更新项目时,所实际思考的角度,可能更深一点。我们不完全是站在一般的为城市更新的角度,而是更多地在思考一个大的问题,即怎么能够让城市的社区成为上海新的创新策源地。尤其是在高校附近的社区,怎样可以成为创新转化的温床。”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这些项目,也让整个城市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温度。

◆ 社区会成为最大的课堂 ◆

这样的温度还将不断蔓延。娄永琪告诉记者,在同济附近的社区实验还在更新,“会不停的有新的东西出来。”

“最近我们比较大的项目,是把环同济的赤峰路800米的这条街,定位成未来生活原型街,就是原来的NICE2035的放大版。”原型,就是“打样”。娄永琪说:“我认为上海这个地方就应该成为原型创新的策源地,上海就应该出新模式。”

2015年,娄永琪为杨浦区做了“四平创新、创意和创业社区”策划。自此,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设计创意学院的设计力开始逐渐进入社区,改善痛点的同时,汲取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创造力。“未来,赤峰路800米的这条街,或许会出现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很多四不像的东西,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关于未来创新想象落地的原型。”和NICE2035一样,这将是一个创意和创新的孵化地,是具有烟火气的未来社群生活形态。

“我们可以在这里假设未来怎么吃、怎么玩、怎么学习、怎么办公等等,希望可以拿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出来。”娄永琪说,很有可能以后“中国的星巴克”会在这儿产生,未来办公也不再仅仅只有wework……

社区也将成为最大的课堂,未来的大学。“最近华政的开放步道,我也非常欣赏,实际上我感到很自豪的是,我们学院早就打开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打开,还是深度的融入。”娄永琪告诉记者,同济设计创意学院有30%的老师是外国人,有40%的空间不在学院里面,都在周围的社区。“到处都是我们的实验室,学生的课堂其实早就不止于校园内。”

在娄永琪看来,大学和城市之间的界限本就不该那么明确,圈起一个象牙塔。 事实上,不局限于狭义的教学社群中,学生在这些社会实验室里所获得的教育,对他们成长的帮助很有可能超过了普通的教师。“因为更贴近问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同学们可以将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社区实验室里进行转化,所有在社区里的人都可能是老师,或成为同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区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学。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会对城市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2/01/21//1642735059130427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