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坚持科普16年,火了!同济老教师变身“科学姥姥”,硬核实验带你“不刷题”

日期:2021-11-16 阅读:

每月涨粉十多万,短短三个月,快手粉丝量已达30多万!抖音粉丝数已超110多万!哔哩哔哩网站上的人气也在“火速”集聚!

谁曾想到一条条简单的科普短视频,竟迅速“吸粉”,是哪位大咖出面?还是明星自带流量?统统都不是!原来,是72岁的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

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将国家的重大物理科技进步用通俗易懂的实验解释给“娃娃们”听。

这一做,就坚持了16年!她说,物理很有意思,只是很多学生被考怕了。“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科学姥姥”让大家从“害怕物理”到对物理“感兴趣”。

“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吴教授的情怀和理想。“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

【姥姥带你走进物理“大观园”】

“载人飞船位于火箭的顶端,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它围绕地球旋转,需要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这么快的速度,靠什么呢?靠高压高速的气体往下喷,反推火箭上天。”短视频中,身穿背心的“科学姥姥”吴於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语音铿锵有力,手拿航天飞船的模型演示着。“想象得出吗?我给你做个实验。”

只见“科学姥姥”吴於人拿出一只红色气球,用气吹气,涨红的脸颊甚是可爱,一松手,吹足了气的气球一眨眼不见了。短视频的慢镜头将“气球飞天”的过程慢放,向观众们清晰地展现气球腾飞的过程。

“还有更高级的!” 护目镜、白手套……只见“科学姥姥”全副武装,从百宝箱里拿出矿泉水瓶,向里面倒入一些液氮,并加上些清水,盖紧已经钻有小洞的瓶盖。“科学姥姥”将瓶子倒置过来的一瞬间,冒着白烟的矿泉水瓶“一飞冲天”。

不仅通过物理实验,深入浅出地将国家重大科技进步“解释”给娃娃们看,“吴姥姥”还玩起了“魔术”。“吴姥姥”双手戴着白手套,左手拿着螺丝,套在上面的螺帽就会“自动”向外旋转。如果换成右手来拿,螺帽却纹丝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原来,奥秘在“吴姥姥”左手的手套中藏有一块磁铁呢。通过神奇的魔术道具讲解物理原理,孩子们记得特别牢。

像这样“好玩”的物理实验,在“吴姥姥”的科普短视频中还有很多。由于播放量高,甚至接连出了好几个“爆款”,吴於人有了专门的作品合集——“科学姥姥”。

为何叫“姥姥”而不是“奶奶”?吴於人说,自己从前带的学生,女学生最先有了自己的孩子,见了她总追着叫姥姥。后来,大家都跟着这么叫,还给我起名叫“科学姥姥”。“而且,我喜欢‘姥姥’的叫法,因为我觉得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走进‘物理大观园’十分好奇,渴望一探究竟。” 吴於人说,但她更认同“爱科学姥姥”“玩科学姥姥”的称呼。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让你觉得物理“好玩”、物理“有用”。

【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吴姥姥”在快手上的短视频账号叫“不刷题”。为什么叫“不刷题”?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吴姥姥”一直提倡的学习理念。

“我们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也习惯了刷题拿分,但是被动机械刷题不能提高综合能力,不刷题不等于不做题,而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方式、态度、自信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学习。” 吴於人说。

在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执教《大学物理》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他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当时,吴於人教授想在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各学科中都开设物理课,包括纯文科、艺术类专业,但很多学生一听到物理就摇头,有人甚至写信给教务处反映“希望不是理工科专业就不要开物理了”。

在吴於人心中,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艺术,就好像是一座山两边不同的路,无论走哪条路,最终的目标都是到达山顶,所以,文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互通的。

针对这种情况,吴於人和同事们开始了探索: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为此,当时的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带着疑惑的心情,专门来到吴於人的物理探索实验课,了解文科物理课程,当他看到这琳琅满目、神奇有趣的物理现象时,之前的顾虑“一扫而空”,同意在自己学院开设物理课。吴於人和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的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

通俗易懂的物理实验,如今搬到了短视频科普中。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姥姥用一把竹扫帚带你了解它的轨迹。高深的法拉第笼是什么原理?姥姥用家里的漏勺来演示。中国的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长啥样?500米口径究竟有多大?姥姥不仅拿出了家里的锅,还告诉大家,如果里面装满了茅台酒,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除了专门用于物理实验的小装置、小模型外,“吴姥姥”的玩具可谓五花八门:漏勺、硬币、乒乓球、锅、直尺、鸡蛋……这些生活用品都能变为她的实验器材,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现光学、力学、电学等知识。

 【执着科普16年】

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吴教授一做就是16年。孩子们参与实验、动手探究的热情,是激励吴姥姥将这项事业坚持到底的动力之源。

2007年,她在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网站物理实践工作站——上海第一家对青少年开放的大学实验室,并担任了首任站长,开始了面向基础教育的“降维”科普。

但工作站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有些家长听闻“跟考试关系不是很直接”,便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有3名小朋友。

但这并没有打消吴於人做好科普的信心。2010年吴於人退休后,投入进“智勇科创实践基地”的创建中。十多年来,他们的公益科普活动走进上海的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和展览馆,平均每年都有一百余场活动,至今总量过千,累计惠及的青少年人数已超百万。

要做好物理科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给小朋友科普,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语言习得和接受能力。吴姥姥和团队始终在思考,复杂的物理原理,艰涩的物理术语,怎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出来。“有时候,情不自禁地就会冒出‘专业词汇’,不说总感觉说不清楚。”吴教授说,刚说完又觉得孩子们可能会听不懂,所以和同事们反复推敲、反复琢磨,该用怎样的话语体系来展示。

在吴姥姥的团队中,除了有和她一样对科普执着的热心退休教师,还有不少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也正是团队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用新兴的短视频的形式,来传播科普内容。短视频上,那些神奇的实验画面,可以呈现得更生动立体,视频里还可以添加特效、图画、文字说明等素材,让实验看起来妙趣横生。

今年72岁的吴姥姥,现在平均每周要更新三条视频。确定主题、写脚本、选实验……吴於人几乎都是亲力亲为。一条一分来钟的视频,有时候仅拍摄就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有时甚至更长时间。年过7旬的吴於人就这样一直站着,她总说“这点不算累,这是老师讲课的基本功。”截至目前,“科学姥姥”合集已更新了112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5462万。

“网友有时说不解渴。我还想再做些改进。”尽管已经成为网红,但“吴姥姥”对科普短视频精益求精。“除了生动地展示实验,让大家对物理感兴趣,我还想再引入些启发引导式提问,真正让孩子们的思维主动‘转’起来,而不仅仅是被动吸收知识。”

作者:李蕾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24578